1.加强学术创新团队建设,专业建设硕果累累
学院牢固树立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”的观念,专项招聘硕士12人,聘请李锦生教授、王其亨教授、谢英俊教授、曹亮功教授等作为客座教授。拥有1个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、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、1名山西省拔尖骨干人才。建立起一支适应学院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。
依托山西文物大省的优势,立足山西经济社会文化的地方需求,以服务地方建设为学科发展宗旨,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。加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、地域建筑设计、建筑物理等方面的研究,形成了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。近五年来,导师们承担70余项国家级、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,策划举办古建筑史料展(2019)、2019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国际交流周(2019)、山西省建筑类专业五校联合建造节(已连续八年)等多项重要展演活动。2021年3月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。
2.立足山西传统建筑资源,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
学科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山西现存的聚落遗产,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。2019年与沁源县签订《沁原历史建筑测绘图集、村落申报材料及保护规划编制、沁原民居编写》协议,对区域性聚落集中连片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。同时,积极参与太行古堡申遗工作。2019年主持编制山西省《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保护条例》,该条例的颁布是国内首次从政策和法律层面,对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。参与编写的“十三五”国家重大出版工程《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:山西聚落》一书,有力的支撑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、名镇、名村及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。
此外,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家标准、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,参与编写的国家标准有: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》11SJ937-1(3):《不同地域特色传统村镇住宅图集(下)》,《传统建筑工程技术规范》(GBT51330-2019),《仿古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》(GB50855-2013)。参与编写的地方标准有:《山西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》、《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》。为地方编制“历史文化名城、名镇、名村”、“中国传统村落”申报材料及保护与发展规划,编制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筑设计方案等。完成“汾阳历史文化名城评估报告”、“柳林历史文化名城评估报告”、“孝义历史文化名城评估报告”等工作。以上工作的代表性成果《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》获得“2019年度山西省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”。在规划项目实践中,承担社会委托项目50余项,包括山西省内多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20余项,并参与太原市老旧小区改造、自行车道建设等省市重点项目,不仅推动了城市建设,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还发挥了学科优势,承担科学普及、行业人才培养等社会责任。同时配合省科协开展规划技术科普、承办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,为推动山西城乡规划与建设发展发挥了综合性的作用。全心全意致力于服务山西地方经济建设,并获得了基层、业界的广泛好评。
3.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优化德育育人体系
2017年,在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思想政治教育“双十工程”建设计划中,成立了“山西古建筑文化培养教育中心”。举行古建筑系列讲座、古建筑构件拼装大赛、古建筑调研与摄影、古建筑产品设计等活动。2018年,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与山西晟龙古建筑模型公司合作,共同提供著名的中国古建筑模型40套作为长期陈列品,为中国科学技术馆提供为期一个月的“榫卯的魅力”主题展览。2019年,获批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“山西省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”。邀请古建筑专家、传统匠人进入教学实践工作坊,讲授示范传统营造技艺,并依托基地成立学生专业研究社团,进行调研、建模、宣讲。利用周边的小学和中学,进行传统文化教学。依靠研究成果,深入开展科研活动,形成独具特色的山西传统建筑文化产品,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。2018年6月9日,中国黄河电视台隆重推出《文明守望》专题,王金平教授等专家一起走进演播室,普及古建筑保护知识,推动建筑科学技术的普及。讲好山西故事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.
以学校思政课教师为基础,配备研究生专职辅导员。以我校“生涯导航”教育计划为统领工程、重点工程,制定《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生涯导航教育计划实施方案》,通过教学体系优化、课程团队引育、特色课程建设、实践平台共建等措施,实现专业发展和思政育人同步推进的成效。明确了价值塑造、身心健康、职业发展、创新素质四个方面的育人目标。
4.拓宽渠道深化合作,国际交流日趋活跃
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与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联合建设“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”。拥有“山西省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”、“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工作站”。正在建设国家级建筑学专业虚拟实验平台“基于实景融合的传统聚落与建筑营造虚拟仿真实验”。并与12家企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,作为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基地。这些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,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前沿建筑设计及其理论,也为当代城市的更新和建筑的创作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。